-
醫改的出路在哪里?
一方面讓醫院餓著肚子去討錢,另一方面又讓醫?;鹞嬷X袋不愿給。某些“專家”聲稱,這種制度體現了市場博弈、充分制衡;而在廣大醫務人員看來,這種畸形的制度純屬“逼良為娼”:“大檢查”“大處方”泛濫,比如開一堆療效不明確的中成藥。[全文]
-
吹捧桑德斯是“社會主義者”,這誤解太大了吧
由列寧主義發展出來的社會主義學說,主張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并取而代之;而“民主社會主義”主張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通過局部改良換得“歲月靜好”——二者的出發點可謂南轅北轍。[全文]
-
發展高端醫療器械,中國還缺點啥?
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中國與歐美的差距在于設計,而不在于制造。而今看來,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培養健康的行業生態。如果行業生態足夠好,培養起來的企業足夠多,那么哪怕按照概率也會有一批企業最終勝出、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佼佼者。[全文]
-
某些西方國家不愿看到中國崛起,怎么辦?
西方國家動輒以“政治正確”去指責、裹挾、恫嚇廣大發展中國家。當然,這不過是為了維護西方國家的海外利益罷了。策動科索沃獨立、肢解南聯盟、摻合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等種種劣行,就不一一詳述了。[全文]
-
藥物招標新規,一箭幾雕?
醫藥行業泥沙俱下之時,市場必然呈現“劣幣淘汰良幣”的現象。早在2000年前后,當時隨便做個質量不算多好的仿制藥,只要能通過灰色利益鏈打通銷售渠道,藥廠就能輕松“掙快錢”——以致毫無技術背景的土豪、農民企業家都敢砸錢開藥廠。[全文]
-
從“糖丸爺爺”去世思考:預防醫學到底該為誰服務
在逐利的錯誤價值導向下,醫保的資金池就算做得再大也終將入不敷出。醫療衛生體制一定要有國家規劃的頂層設計,讓人民群眾少生病少花錢。且從國家和人民的全局利益來看,由于預防醫學具備不可比擬的費效比,大力發展預防醫學是讓醫保制度得以維系的合理選項。[全文]
-
中國醫學需要人體基因編輯這樣的“技術創新”嗎?
賀建奎的項目可以坐觀其成,但是沒必要給予過高評價。因為對受精卵的基因編輯,技術上是很容易實現的。但絕大多數醫療機構不會批準這種研究。賀建奎找了個莆田系醫院,算是做了別人不敢做的事情,而不是別人不能做的事情。[全文]
-
一直在“打黑除惡”,為什么還是除不盡
從前的打黑除惡,只是處理了一些有案在身的個人,并未從根本上瓦解黑社會組織的經濟基礎。黑社會組織要么受到私人資本資助,要么自己有經營性資產。所以即使一批打手被關進大牢,還會有其他人填補他們的生態位。[全文]
-
滴滴血案,折射出“法無禁止皆可為”的荒謬
“法無禁止皆可為”這說法,其實帶有非常明顯的傾向性。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要么是朝九晚五,要么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平日里還得忙著孝敬老人照顧孩子,他們既沒能量也沒閑心把天捅個窟窿出來?,F實中能權行州域、力折公侯的,那可都是成了氣候的私人資本。[全文]
-
美國夢演變到3.0,還不如1.0和2.0?
就算國內階級矛盾激化阻礙美國的發展,國運走下坡路也有一個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F在美國仍處于這個量變時期,因此還不能給美國早早貼上“衰落”的標簽,“美國崩潰論”更是和“中國崩潰論”一樣可笑。[全文]
-
P2P成批“爆雷”,早該摒棄庸俗經濟學了
隨著中國經濟體量的迅速增大,中國金融市場再也不是世界范圍內的“小角色”。中國金融市場體量的增加,意味著對金融體制建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下應當如何構建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金融體系?[全文]
-
“云戴孝”可以休矣——司徒雷登值得吹捧嗎?
司徒雷登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各階段的意義大有不同。在一段時期內,司徒雷登確實在中國做過一些有益的事情,但這并不足以掩蓋和彌補他后來給國民黨政權和自己挖下的大坑。[全文]
-
疫苗案掀起黑幕一角,國有資產如何變成私人提款機?
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國有企業確實存在制度上的優越性。國企的體量和價值觀,決定了其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遠高于一般私企。許多被強行改制的國企,恰恰是經營狀況良好、正在盈利的國企。腐敗分子都是撿著肥肉搶,哪有真心想幫企業脫困的?[全文]
-
破解“楊振寧三問”,不是沒有辦法
“對于創建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這件事,是值得討論的。是不是有這個現象?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到底重要不重要,值不值得去研究?”當前的科研體制確實有不足之處,局部確實存在埋沒人才的現象。如果對科研體制、特別是資源分配進行優化改革,就會減少埋沒人才的風險。[全文]
-
給留學生過多特權,只會造成多方“共輸”
所謂“大量吸引留學生”的政策都是本末倒置——不僅造成了事實上“花錢買留學生”的狀況,而且客觀上正在敗壞中國高校的聲譽。不僅對于中國學生不公平,對于真想學本事的留學生也不公平。[全文]
-
救命藥該由市場說了算還是政府來調節?
自由市場的基礎是本位主義:企業作為市場中的經營個體,只考慮自身利益最大化。企業希望利潤率越高越好,如果價格干預使藥品利潤率降低,藥企自然希望將資源投入生產利潤率更高的產品。接下來便會上演“產能不足”,乃至停產斷供的現象。但這個局不是不能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