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星辰加大海,這次齊活了!
中國突破海上發射技術,為這些低緯度發展中國家選擇中國航天掃清了一大障礙。最核心的是,通過海上發射,經略海洋迎來了新的機遇。海上發射離不開海警的護航,離不開海洋機構的大力協同,每一次任務都是對中國海洋力量的的鍛煉。[全文]
-
南航玻璃碎裂,又一個“中國機組”
在劫機事件中,地面上的警方從來不透過飛機風擋玻璃擊殺駕駛艙內的劫機者。警用狙擊槍最大口徑也就7.62mm,槍口動能3000焦耳左右,在飛機厚實的風擋玻璃面前實在是不夠看,只怕會出現一槍打出去后彈頭卡在玻璃里的尷尬場面。[全文]
-
美媒給北京大興機場挑的“毛病”,把我逗樂了
在機場的建設過程中實在挑不出毛病來,那只能另辟蹊徑了,比如那些老生常談而又最愛的話題?!捌骄咳说玫?0平方米居住面積,15萬美元的一次性補償及每月300美元的補助?!眿屢?,這條件簡直羨煞旁人了好吧……[全文]
-
遠望2號退役:星辰大海最初的傳奇
4月28日,服役41年的中國航天老兵“遠望2號”測控船光榮退休,曾遠征大洋35次、海上累計作業2812天,安全航行達52萬海里;風云、北斗、神舟、嫦娥等重大任務都有她的參與。無論是承接其原班人馬的遠望7號,還是遠在地球同步軌道的天鏈,都將繼續推動中國航天向著星辰進發。[全文]
-
外星人找到我們了嗎?
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尊重了證據,證據就是“奧陌陌”的六大反常之處。證據之一是它偏離了由太陽引力所確定的軌道,而且沒有表現出任何類似彗星上冰的升華現象。如果說“奧陌陌”是一顆小行星或彗星的話,那么它的幾何形狀是非常極端的。[全文]
-
玉兔二號每邁出一步,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為了把玉兔二號順利轉移到月面,匠心獨運的中國航天人設計了精巧的轉移機構。具體的過程是:兩根懸梯先向上展開到位,鎖定;玉兔二號再自行行駛到正確位置,懸梯連桿在“小兔子”的重力和電機的共同作用下,將懸梯下放到位;最后玉兔二號沿懸梯駛向月面。[全文]
-
嫦娥即將落月,“踏過”的鵲橋竟如此小巧
為了實現那么重大的目標,在那么復雜的軌道上運行,鵲橋號衛星應該很大吧?恰恰相反,鵲橋號是一顆不折不扣的小衛星。展開后口徑達4.2米的高增益傘狀拋物面天線,卻是人類深空探測歷史中口徑最大的通信天線。[全文]
-
中國航天的“超級2018”:37次全勝 首度力壓美俄
2018年,被航天人稱為“超級2018”——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全年37次發射全勝,使我國首次力壓美俄兩個航天超級大國,成為全球年度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除了北斗衛星,還有多少故事?[全文]
-
都是“三代”,北斗3和GPS III比怎么樣?
由于現代社會高度依賴導航定位系統,所以作為一個獨立的世界大國,如果不能掌握完整的,安全的導航定位系統,那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GPS III很可能具備方便實現定向關閉功能的情況下——等于美國捏住了任何依賴GPS系統國家的重要命脈。[全文]
-
嫦娥4號著陸月球背面,這事NASA也想過,不過吹了
在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中,美國曾考慮過在月球背面著陸,已故的著名科學家羅伯特·法夸爾曾對筆者講起過這段往事。法夸爾幾十年后講述時,依然記憶猶新。 [全文]
-
航展回眸| 這款外貿火炮,可能為解放軍打開新路
未來隨著解放軍陸軍中型合成部隊的發展和裝備更新,解放軍陸軍中型部隊極有可能走上一條重型輪式裝甲車輛之路??紤]到中美在空地協同和空中優勢兩個領域仍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客觀上解放軍陸軍中型部隊對于重型輪式裝甲車輛有著較為迫切的需求。[全文]
-
一周軍評:珠海航展正在改變世界
本周的軍事盛會,毫無疑問就是珠海航展了。在過去的一周里,筆者在珠海忙于組織觀察者網的現場直播,雖然也順便看了不少展品,但一直沒時間談對于航展本身的看法。作為一場最初以航展為平臺的大型展會,珠海航展成為中國軍事工業的一個縮影,正在展示著不少令人欣喜的變化。[全文]
-
夭折的“紅色阿波羅”,帶給我們什么教訓?
蘇聯登月計劃的最終失敗,誠然有國力疲弱,技術限制,資金不足等客觀原因。但在整個計劃實施過程中所暴露出的蘇聯高層的判斷失誤,科研人員的復雜人際關系,設計局體制運行的失靈等等主觀因素,卻值得后人,尤其是今日的中國航天人以史為鏡。 [全文]
-
第二代歐洲“雙風”會重蹈覆轍嗎?
時間快進30年,歐洲又要研發新一代戰斗機了。這一次,一上來就是歐洲兩風2.0,連先合再分的步驟也省略了。歐洲兩風1.0刮起不大不小的風,盡管開始的時候有點吃力。歐洲兩風2.0能刮起來嗎?就現在看來,決心很大,但力氣很小。[全文]
-
蘇聯版阿波羅的夭折,僅僅是因為技術問題嗎?
冷戰期間,美蘇兩國掀起了一波探月狂潮,盡管蘇聯方面從未公開表示過與美國進行登月計劃較量的意愿,也從未像美國那樣高調的公開自己的登月計劃,但蘇聯版本的阿波羅計劃一直在秘密進行著。但最終,載人登月計劃還是讓美國搶先一步,背后的原因是復雜的。[全文]
-
中國航發要崛起,不能忘了螺旋槳
中國航空科技正在起飛,令人振奮的新飛機在不斷飛向天空。應該先走一步的航空發動機還沒有取得同樣令人振奮的成就,但也在逐漸看到隧道的盡頭。直升機是中國航空的短板,直升機發動機的優先等級正在提高。但螺旋槳飛機也需要成為重點,而且原因很多。[全文]
-
在航天大國中,只有我國還沒有航天法
中國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形成了完整配套的航天工業體系和種類齊全的產品體系,部分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從發展水平、發展能力和發展環境三個方面進行綜合比較,中國處于第二梯隊的前列,與歐洲的水平非常接近。[全文]
-
重型獵鷹上天,中國人比美國人還在乎
據老馬觀察,其他國家網友關注的好像都是送電動車上天有意思,車內鏡頭拍得漂亮,只有中國網友熱衷討論技術層面的問題。就像班長跑了個第一,其他人看個熱鬧就散了,只有新晉的學習委員在仔細琢磨,暗暗較勁。[全文]
-
對馬斯克的成功,國內外精英看法竟反差這么大
“重型獵鷹”就像一個三流大學剛畢業的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在航天領域進退兩難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就這樣一枚火箭,卻在中國國內出盡了風頭,在這一點上,馬斯點確實創造了奇跡。難怪國外有人評論,SpaceX是三流的技術,二流的財務,一流的公關。[全文]
-
從加州大火到中國AG600:航空消防有用嗎?
航空消防的作用終歸只是“輔助”和“遏制”,沒錯,如果沒有地面部隊劃分隔離帶移走可燃物,飛機上裝的這頂多十幾噸的水,面對一眼望去盡是燃料的火場那是真的杯水車薪。航空消防中使用的滅火飛機,僅僅是使消滅森林火災變得更便捷簡單的一種工具,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森林防火的“萬能鑰匙”。[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剛剛升空的這顆衛星,可以一眼看遍北京城
-
倒數三小時 日本H2B火箭發射臺著火了
-
上海第三機場選址南通?市交委:沒這概念
-
“丟了”一天多的印度探月器找到了
-
印度落月夢碎,只因這些技術難點
-
印度“月船2號”失聯,離月球還有2.1公里
-
嫦娥四號完成第九月晝科學探測工作 進入第九月夜
-
美歐衛星險相撞,歐航局緊急變軌
-
中俄啟動衛星導航合作:北斗、格洛納斯將實現互操作
-
現場視頻:快舟一號發射成功
-
快舟火箭發射成功 首次完成星箭通信空空鏈路對接
-
我國又一火箭品牌崛起 快舟火箭今年將完成8次發射
-
我國明年將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首起太空罪案!宇航員遭NASA調查
-
世界最長航班將試飛,單程19小時
-
中國航天員第三次出訪,兩次都去了這個國家
-
彭斯:下周建太空司令部
-
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后工作異常 正開展故障排查
· 第100次發射! -
中國捷龍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創下多個首次
-
廣州白云機場二號航站樓今晚將舉行應急處置演練
-
-
· 航空航天 ·
-
90后小伙成火箭專家,網友:這才應該是熱搜第一!
-
馬斯克惡搞貝佐斯登月器:“藍月”?我看是“藍蛋蛋”
-
3年前丑到“驚動團中央”,這海報今天完美逆襲!
-
維珍航空空姐 將可穿褲子素顏上班
-
當“載人登月”遇到《流浪地球》,他說…
-
NASA招人去火星:一定要有個負責搞笑的
-
賣萌犯規!玉兔二號化身靈魂畫家
-
“大兔子唉,快醒醒,家里人來啦!”
-
美國宇航員太空度過197天 重返地球艱難"學走路"
-
獵鷹9號將100人骨灰送入太空
-
夜話航展:小白初體驗,除了驚呼還有些話想說
-
史上最高“壞了拍兩下”
-
嫦娥四號年底前后登月!其中繼星名字也很美
-
在外太空3周長高9cm,日宇航員有點擔心…
-
NASA選出今年地球最美的17個瞬間
-
從零基礎到發射天宮二號,中國航天人走了整整61年
-
別笑!上天的不是二哈,是60年前犧牲的蘇聯英雄
-
NASA從1.8萬人里選了12個宇航員,有可能去火星
-
發射成功后放假嗎?老航天人這樣回答…
-
盤點2016:我國科研取得的重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