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到“下一個中國”了,特朗普還沉浸在“舊中國”
特朗普就是在大戰風車。他的政府所抨擊的,是“舊中國”的過時觀念,這只會使它聲稱解決的問題更加復雜化。金融市場已經開始意識到某些事情不對勁了,美聯儲也是如此。與此同時,全球經濟正陷入困境。在這樣的危險時期,美國從來都不是一塊綠洲。我認為這次也沒什么不同。[全文]
-
美中貿易戰的下一幕將如何上演?
美中日益升級的貿易戰如今已經進入了危險區。當然,人類終將恢復理性。雖然兩國有可能在6月底大阪G20峰會召開之前達成一份協議,不過這樣一份協議恐怕會是非常表面化的,幾乎不太可能為當今世界兩大強國間的深刻沖突提供根本的解決方案。[全文]
-
面對中國,美國能不能誠實點?
華盛頓列出的事實、分析和結論漏洞百出,而美國公眾卻又太容易輕信那些關于中國的錯誤論述。我并不想否定中國在美中貿易摩擦中應承擔的責任,我只是想強調在追究責任時要保持客觀和誠實,尤其是在當下這個解決美中貿易爭端的關鍵時刻。[全文]
-
美國優勢不復當年,已經很難發動冷戰2.0
我仍無法認同某些人以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為根據對中美發生熱戰進行可怕預測。同時,我不得不承認,中美兩國發生“冷戰”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因為兩國的經濟模式存在巨大差異,競爭策略也將陷入長期沖突。[全文]
-
重塑中美經濟關系,不得不丟掉301條款
國際收支逆差和多邊貿易逆差不斷加劇,而這些都無法通過針對某一國家的定向雙邊措施加以解決。不幸的是,財大氣粗的中國居然希望就此同美國達成一份協議,這讓美國政客們的說辭顯得理由更加充分,即中國是在主動認罪。[全文]
-
看衰中國的人先別得意,因為中國根本沒掉入這個陷阱
我們可以說:是的,中國經濟增長率10%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從量變轉向質變,這才是故事真正的精彩之處。[全文]
-
貿易戰誰占上風?得看經濟基本面
美國誤以為經濟增速放緩會嚴重挫傷中國,并使其迫切想要達成協議,結束貿易戰。但只要比較中美兩國的經濟基本面就會發現占上風的究竟是誰。[全文]
-
中國“騙”了我們嗎?
建立合資企業是兩方自愿簽署的協議,在這一架構里,美中商業伙伴相互分享,都是為了共同拓展生意,這不值得大驚小怪。何況,就連美國貿易代表處也承認,他們沒有確鑿證據證明美國公司確實“受到脅迫”而轉讓技術,這正是美方指控的核心。[全文]
-
量化寬松毀譽參半?美國有錢人可不這樣看
2018年11月,量化寬松政策(QE)實施10周年的日子即將到來。量化寬松堪稱現代央行歷史上最大膽的政策實驗。美聯儲用量化寬松政策對其資產負債表進行調整是個全新的舉措。因此,此舉從最初開始就是未經驗證的。[全文]
-
我在耶魯教一門課,叫“下一階段的中國”
過去七年,我一直在耶魯教一門課,叫“下一階段的中國”。起初,課程的重點是當代中國經濟轉型的緊迫性。而更加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另一個剛剛出現的重要轉折:中國正從全球化適應者身份向全球化驅動者身份轉型。[全文]
-
讓中國接過全球主導權?別被忽悠了
中國是個極為重視歷史的國家,中國人很清楚全球領導地位和經濟主導權的轉移并非在一夕之間就會發生。中國經濟短期復蘇與美國日益內向的結合似乎為中國提供了一個誘人的機遇,而中國應該努力抵制這種向全球投射力量的誘惑。[全文]
-
沒有中國,世界經濟會怎樣
中國經濟快要崩潰了嗎?債務堆積、地產泡沫、國企僵化、銀行也在艱難度日……中國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描述成下一場災難的發生地。我的觀點是:這些擔心被過于夸大了。中國有戰略、財力和決心實現偉大的經濟結構轉型,而這個世界所面臨的問題要比中國經濟崩潰嚴重得多。[全文]
-
世界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成功的中國
不管如何剖析,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當然,中國經濟較1980—2011年間平均每年10%的增長已經大幅放緩。但即使中國經濟從“舊常態”轉為中國領導層所稱的“新常態”,全球經濟增長仍要嚴重依賴中國。中國仍是當今疲軟的全球經濟的王牌。中國才是全球經濟前景的決定性因素。[全文]
-
中國重蹈日本經濟覆轍?我不敢茍同
中國的戰略強調重大結構改革與重組。成敗最終將決定于中國領導層是否有決心對抗反對改革的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13位我的學生選擇分析中國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日本,有三分之二的人得出的結論是:中國與日本不一樣。他們認為,現代中國的經驗——尤其是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比日本的教訓更重要。這些人都得到了不錯的分數。[全文]
-
世界經濟大范圍染上“日本病”
日本病癥的跡象已經顯現在美國和歐洲身上。2008年至2009年間的資產負債表衰退重創美國消費者。龐大的房產和信貸泡沫人為地擴大了消費者支出。泡沫破滅后,過度負債、缺少儲蓄的家庭陷入到前所未有的資產負債表衰退中。全球貿易出現日本式長期性經濟停滯也使中國更加緊迫要把支撐點從外需轉向內需。[全文]
-
2016中國外儲再減5000億美元,怎么辦?
如果資本外逃加劇,中國最終將無力阻止?這是不正確的觀點。中國對危機及其后果有著深刻的記憶,當時,中國領導人目睹了其他一些經濟體儲備耗盡和貨幣崩潰。正是這一認知和維持穩定的決心,促使中國集中全力囤積了現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匯儲備。[全文]